【雪夜奇缘:书生与灰雁仙子的旷世之恋】财盛配资
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江南水乡,苏州城外三十里的鹤家庄,住着一位名动四方的年轻才子鹤翔天。这位年方二十的书生出身于世代簪缨之家,其祖父曾官至礼部侍郎。他生得剑眉星目、玉树临风,更难得的是天资聪颖,十七岁便在乡试中高中解元,成为苏杭一带闺阁少女们争相追捧的翩翩公子。然而这位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,却对科举仕途兴致索然,唯独痴迷于丹青之道。这年初冬,他竟不顾家族反对,驾着满载画具的青篷马车,开始了踏遍九州的写生之旅。 腊月初八那日,鹅毛大雪将姑苏城外染成琼瑶世界。鹤翔天行至虎丘山下的寒山渡口时,忽见河心飘荡着一叶扁舟。那老渔翁身披蓑衣,在漫天飞雪中奋力撒网的场景,恰似一幅天然水墨。书生急忙勒住马缰,从描金檀木画箱中取出宣纸徽墨。正当他凝神调色之际,忽闻空中传来破风之声——两只惊弓之鸟影掠过苍穹,随后两个持着桦木长弓的猎户跌跌撞撞追至岸边。书生环顾四野,雪地上却不见任何猎物踪迹。 待他回神时,那渔翁已收网靠岸。创作雅兴既被打断,鹤翔天便踱入河畔的听雪亭小憩。他从鎏金暖炉中取出温着的花雕酒,就着腌腊小菜独酌。连日奔波令他困倦不已,不知不觉便倚着雕花栏杆沉入梦乡。朦胧中似有窸窣声响,睁眼时竟见一位着灰鼠皮袄的少女正在石案前挥毫。那纤纤玉指执着的狼毫笔在雪浪笺上翻飞,转眼间便勾勒出寒江孤月映残雪的绝妙意境。少女专注时微蹙的黛眉与轻咬的朱唇,在雪光映照下更添三分灵气。 妙哉!姑娘这皴法可是得了马远真传?鹤翔天忍不住击节赞叹。少女惊得笔锋一颤,霎时羞红了芙蓉面。见她如此腼腆,书生便以讨教画技为由攀谈。原来这姑娘名唤冰雁,自幼随隐居天目山的外祖父习画,尤擅雪景寒林。二人从荆浩的《笔法记》聊到倪瓒的折带皴,竟忘了时辰流逝。正说到米氏云山的妙处时,忽被银铃般的声音打断:小姐,刚蒸好的玫瑰茯苓糕,趁热...... 亭外站着个穿杏红比甲的俏丫鬟,见到陌生男子明显一怔,待瞧见自家小姐绯红的耳尖,立即会意轻笑:奴婢彩雀,是伺候冰雁小姐的。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称呼?鹤翔天忙作揖还礼,这才惊觉对方必是名门闺秀——寻常人家怎会有如此知书达理的丫鬟?听闻书生正在游历写生,彩雀眼波流转:真巧!我家小姐也厌烦深闺刺绣,这才偷跑出来赏雪...... 在丫鬟的巧妙安排下,三人共乘马车继续旅程。此后半月,他们踏遍吴越山水。每当暮色降临,冰雁抚琴、鹤翔天题画、彩雀煮茶的场景,常引得客栈众人驻足。某个雪霁初晴的清晨,当鹤翔天将精心雕琢的羊脂玉簪别在冰雁鬓边时,彩雀望着小姐眼中荡漾的春水,露出了了然于心的微笑。 次年桃月,当鹤翔天带着两位佳人返乡时,整个鹤家庄都轰动了。冰雁的嫁妆车队绵延三里,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三十六箱亲手绘制的山水长卷。新婚当夜,新娘却以体寒为由独居别院。直到第三日深夜,当彩雀身着轻纱闯入洞房时,书生才知晓这场惊世考验——原来那日寒山渡口的猎户,追捕的正是受伤化形的灰雁仙子。若他方才稍有动摇,此刻早已命丧利爪之下。望着相拥而泣的眷侣,现出原形的彩雀展开丈余长的羽翼,将月光下的新人温柔笼罩。 这段奇缘后来被收录在《姑苏异闻录》中,据说每逢雪夜,仍能看见两只灰雁徘徊在听雪亭畔,而亭柱上百年同穴的朱砂题字,历经风雨却始终鲜艳如新。 发布于:天津市鼎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